***全圖文都來自佳映官方部落格***
在命運面前,我們如何留住幸福?
孟買,寶萊塢的大本營,印度人的逐夢大城,三個截然不同的生命,在此交織出一段刻骨銘心的夏日之戀。現在,他們卻在永恆的交會點上,被未來遺忘……
熱愛當下的潔塔,凡事盡其在我,不錯過任何可能。她擁有一份令人欣羨的工作,還有個貴族男友傑迪。滿懷理想的傑迪,一心只想擺脫顯赫家世的庇陰,靠寫作
闖出自己的名堂。表面看似完滿的一對情侶,其實內心空虛落寞。在一次工作機緣,兩人認識了進城打拼的藝術家馬登,其細膩獨到的視野深深觸動了潔塔和傑迪,
激盪出前所未有的火花,命運也在此時出現劇烈轉變!案子短缺的馬登,為了寄錢養家,涉險從事非法交易,讓傑迪決心切割這段友誼;潔塔則在不自覺間,對馬登
生出一份無法割捨的情懷。三人關係瞬間失衡,感情陷入僵局!
孟買的夏夜依舊閃爍,然而愛情的模樣,在情人的淚光中,卻漸漸模糊起來。
★★★★ 榮獲 紐約印度影展 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女主角 ★★★★
分 級: |
未定 |
語 言: | 美國\英語、印度語發音(2009) |
片 長: | 105分鐘 |
類 型: | 劇情片 |
製 片: | 約瑟夫‧馬修‧瓦吉斯(Joseph Mathew Varghese)& Sanjay Bhattacharjee |
編 導: | 約瑟夫‧馬修‧瓦吉斯(Joseph Mathew Varghese) |
演 員: |
坦妮絲塔‧恰特潔(Tannishtha Chatterjee) |
刻苦鉻心的孟買夏戀 (Bombay Summer)
By 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 吳德朗
孟 買是印度的上海,十里洋場,近百年來自印度各地的印度人爭相到孟買追夢,充滿了理想抱負的知識份子、藝術家、商人紛至沓來前往孟買尋夢外,每天有幾千人、 一貧如洗、三餐不繼,來自鄉間的農夫、漁夫,沒有棲身之地,露宿街頭,世人熟知的「孟買貧民窟」可不是隨便可入住的。光鮮亮麗、紙醉金迷,商貿繁盛的孟 買,所營造出來的魅力,和這些外來人口提供的廉價勞工和創造力,休戚相關。
繁華世界的孟買,龍蛇混雜更是黑幫、黑道的溫床。有關「孟買」黑暗面的電影、小說,多的不勝枚舉,從1992年的【歡喜城】(City of Joy),和2008年贏得奧斯卡金像獎【貧民百萬富翁】,到暢銷書《項塔蘭》對孟買的社會邊緣人的悲歌,入木三分,令人印象深刻。反觀【孟買的夏戀】則是探討三個來自不同地方,不同種姓,離鄉背井,在孟買投入職場的知識青年的故事。由於出色的導演、劇本、演演 員、配樂,成果非凡,在歐美備受肯定,大放異彩。
片 中的三個角色,馬登來自臨海首陀羅或賤民的漁夫,潔塔顯然來自家境不錯的中產階級吠舍,傑迪代表貴族剎帝利,但他們早已打破種姓藩籬,只希望在孟買打出一 片天。傑迪,即便來自貴族的剎帝利,不但拒絕父母庇蔭,他尊貴的母親還拿掃把、替兒子鋪床單,用心良苦,因為此舉在印度是不可思議的。潔塔的父親對女兒和 傑迪的戀情,瞭若指掌,也只能生悶氣,除了偶爾發發脾氣,也莫可奈何!馬登住在鄉下的母親,還保有印度的人情味,即便是馬登不常回家,回家時那怕是一件紗 麗(Sari),足以告慰,令母親感動莫名。電影中沒有誇大的種姓歧視,階級矛盾,隱隱約約來自長輩的壓力,仍無礙彼此之間發展無限可能的友誼—即便結局出人意表。
這部電影中雜貨攤形形色色的客人中,可感受每一個人「氣很大」,沒有耐心;突顯都會的生存競爭壓力,即便是買檳榔的老頭也不例外。片中的角色,幾乎都不快樂,煙酒不離手,傑迪的小說一直沒能出版,馬登做臨時工,入不敷出,被迫替黑道跑腿,送貨給富商,進入豪宅,一則羨慕,一則恐懼,呈現人生處境的荒謬,甘冒風險的錢,又被坑,正是小人物無助的處境。潔塔上學的弟弟忙到不行,潔塔的爸爸,不是看電視,就是看報紙,和女兒,話不投機半句多,潔塔坐擁高薪,從頭到尾都不穿印度服,穿時髦及開放的洋裝,拿名牌包包,和傑迪的戀情關係,豪邁大膽的床戲(以印度片的尺度而言),與其說是新新人類或迎合西方口味,不如說是導演解構兩個種姓的深層意義。
導演又不斷通過印度的古典音樂,懷舊的唱片、電影海報拉吉 卡卜爾(Raj Kapoor)的Shree 420及《蒙兀兒皇帝》(Mughl-E-Azam)和150年前的廢墟記憶中,追憶「美好的日子」(“The Good Old Day”);在破房子中聆聽蘇非音樂,獲得身心靈的平衡。
劇中,馬登特別為潔塔和傑迪安排一趟田園之旅,放鬆的吸收芬多精,縱情的戲海,享受媽媽的家庭美食,席地而坐以手抓飯,喝天然的椰子水;印度傳統的價值,再度躍然片上,溫馨感人,也為三人關係埋下了變數。
大都會孟買的壓力,理應讓人透不過氣來,但導演全片刻意的將節奏放慢,很多鏡頭像似照相機般的停格手法,讓觀眾產生不一樣的氛圍,充滿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味道。
這部電影是印度的故事,導演不溫不火、平鋪直敘的方式,道出從鄉村邁向城市化後,都會文化淬變中,不變的課題—都會的繁榮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泠漠,家庭倫理的變革,傳統價值的摧殘,流失後的感傷和無奈。從狄更斯的《孤雛淚》到電影【紐約黑幫】的故事,無一例外。但在物慾橫流的大都會,片中三個小人物在都海浮沈、悲歡離合的故事中,流露出的傷感,更令人心有戚戚焉,彌足珍貴。
本片和人們想像中的印度電影大不相同,沒有載歌載舞的場景,片中的法國歌手索非亞(Sophia Cheral)高亢嘹亮的歌聲,令人想起 瓊‧拜雅(Joan Baez);融合了西班牙佛朗明哥及印度聲樂,盪氣迴腸,可圈可點。法國有名的樂團怪傑Mathias Dulessy Trio (三重奏成立於 2006年,專門從事印度,波斯和蒙古泛音唱法的融合音樂)為本片編曲、配樂,將吉他、大提琴和印度沙林吉(Sārang北印度的古典樂器,聲音近似大提琴,弦律哀怨動人)大師沙必爾汗(Sabir Khan)東西不同的樂器,在同一曲目,不停的交流,除了反應劇情的轉承啟合,亦象徵印度在西方東漸和現代化的衝擊下和協共鳴的無限可能,令人激賞不已。
這部電影令我懷念1959年美國名片【畸戀】(A Summer Place),也是探討階級矛盾和非常好聽的主題曲,筆者特別為【孟買的夏戀】改寫主題曲的歌詞:
「甜蜜秘密的夏季,有甘霖有風暴,有悲痛的傷痕,
孟買它仍然是人們共享的希望,所有的夢想,所有的愛! 」
***全圖文都來自佳映官方部落格***
留言列表